政策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政策法规>>正文
 
 
关于呈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报告
2019-11-29 15:28  

省教育厅:

按照贵厅下发的《关于报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黑高教函[2015]370)文件要求,现将《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呈报给贵厅审阅.

哈尔滨师范大学办公室

20151020日印发

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2015]36),《黑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黑教高(2015]48)的要求,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基本原则

明确思路,深化改革。 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人为本,科学施教.。根据大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学校在基础学科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应用型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发挥日常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成长环境.全面促创,形成合力。 实施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教学促创、科研促创、服务促创紧密结合,合力育人。发挥好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加强实践育人,积极拓展创新创业训练范围。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协同育人.

()发展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20,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完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群体高度活跃,投身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功能。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列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中。 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形成办学特色突出、服务指向明确、适合学生发展、社会广泛认同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突出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教学在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培养上的基础和主渠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学评估范围,引导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建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编制《创业手册》,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以“GUS教师教育联盟暨示范基地为特色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改革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教学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对学生发明创造、实习实训、实践经历、动手能力的考察。 改革毕业论文的撰写模式,强化论文的创新

性和实践内容,把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作为论文选项。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着力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立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紧密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菜单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开设《创业基础》单元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体修养、教师教育等四个系列的通识教育。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际教学科研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集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团队,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并在职称评聘、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遴选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和培训。 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的引领作用,积极促进项目落地转化。教研资源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建设好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培训。 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科技创新大赛,拟定每年十月为创新创业活动月,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指导下,开展创客论坛、创业训练营、创业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积极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成立校友创业联盟,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

()推动学分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设置不低于4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充抵为专业实习学时,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学生经学校评估后,最多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

()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创业实践定位。 发挥我校相关学科优势,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益创业为主体形式,以文化产业创业为特色,延伸文化产业创业的内涵,充分带动我校音、体、美,传媒、教育、中文、历史、外语等学科的市场控潜。 充分利用 互联网+”创业平台,全面协同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要素的资源,充分发挥我校在教育与文化领域的优势,互联网+教育+文化进社区的创新创业形式为黑龙江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申请与北京中关村国家创业师资培养基地合作,申办我校创业教师师资培训中心,并在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筹建全省创业师资培训基地。 充分发挥我校在师资培训方面的优势与特色,打造一支创新创业实践中善经营、会融资、懂管理的管理团队。 探索成立哈尔滨师范大学创业学院,进一步整合融通我校学科教育、学生创业团队、专家流动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以及社会资源.

()努力构建创业实践平台,逐步完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 积极筹建哈尔滨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垂直专业的孵化平台,整合校内教育资源,把能够用于创新创业的校内场所和相关资源全部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从教学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鼓励取得初创成果的大学生或创业团队;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建立创新创业专门网站,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专家库,建立建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奖励机制,逐步完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

,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科技处、人文社科工作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就业指导处、研究生学院、团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明确各学院分党委书记作为本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实施的负责人,具体负责学院创新创业工作.

()强化督导落实。深入贯彻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加大各方面投入; 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督导监管,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各主责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分管工作的具体实施;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学校政策要求,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具体工作,形成育人合力。

()加强舆论宣传。 大力开展对国家、我省及学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成效的宣传,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形成崇尚创新、自强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氛围环境。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选章

副组长:徐晓风 臧淑英 苑芳江(常务)

:刘 峰 郭崇林 励强华 张守臣

张志宏贾洪范张旭东郭长虹

孙树勇王洪新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校实验中心  版权所有